“不坐了,回家还有点事儿。”陈忠文的手虚虚晃了两下,往前走了两步后又想起来,“彩霞,明儿把身份证带着去我家,有个资料要填。”
光是这些个资料,陈忠文都填了好多遍。倒不是因为填错了被打回来,相反,他这个合作社算是东阳镇的头一个,不论是村里还是镇上都积极的支持,只是他自己心里慌张,总有种不踏实感。
写字的时候手都是抖的,好不容易平复下来把东西完整的填好了,又嫌自己的字迹不够工整,担心受理人员看不清楚。又拉了陈芳圆来给他誊写,一张纸上只有自己签名那地方是他的字,看着和整张纸极度不协调。
之后又是许许多多张类似的资料,一天弄下来陈忠文人都懵了,感觉脑袋装了一包浆糊,晕晕乎乎的快要找不着北……
二零零四年春上,陈芳圆读初二,东兴坪香菇合作社正式出土。新建的两开的大棚里放了足足两万袋香菇——原本陈忠文计划的是头一年少弄些试试水,等去问流程时得知要五人以上才能办成,索性把袋料数目也往上加了加。
于是在年尾,紧急补了一批袋料。后来有人已经装了成袋,但不想做了,他们也给买了过来。
现在预备的袋料比较多,也不想之前可以放在家里点种控温放气,所以全部都放在大棚里。棚外一层遮阳网一层厚毡布,捂得严严实实。
陈芳圆平时都在学校,升了高年级后,学科增多,压力也慢慢来了。对家里的事儿关注的不多,只有周末会回去住上两天。
她的了解就仅限于那两天,也就一个感受:忙。每次回去胡艾梅都在忙,人不在棚里就是在炕房。忙里偷闲还得喂猪喂鸡,个人生活都没顾上。也幸好她二妈和小姑在,还能腾出一个人手去做饭。
而且香菇基地的事忙着,她们自己家之前种的香菇也要摘,让人分身乏术。陈芳圆想帮忙也心有余力不足,只能拉着陈小满在周末那两天里给打打下手。
上半年对于陈芳圆可能就是每天读读写写,但对于胡艾梅她们,是实打实一天天忙过来的。
就和种地是一个道理,老人常在嘴边念叨的就是那么几句:人哄地皮,地哄肚皮。到底认没认真干,成果会告诉你。
零四年秋末,陈芳圆初三,香菇基地的第一批香菇终于出了。
也许是辛勤付出换来了丰硕果实,头一年头一茬是开门红,好事多。香菇的长势不错,菇型也好。
陈忠文还在县里租了个门面卖香菇,来光顾的人不少。他们的香菇不再是用蛇皮袋塑料袋装着,也有了自己的专属包装,上面印了产地有效期和商品编码的那种。
姑爹魏宏民在看门面,他腿脚不便,在大棚里帮不上忙,但在这儿却干的挺好,发挥了自己能说会道的长处,而且能和来来往往的人接触交谈,不用再闷在家中叹闷气,对调节心理状态也有帮助。
这两年打工chao兴起,农村里不少人外出打工。外面厂里挣得多还包吃住,和村里种地是一般累,但人穿着干净体面,还长见识。所以好些年轻人都跟着出门了。
陈芳圆家种着香菇带动了村里的人,但也都是因为他们在镇上能找着事儿做,顺带种香菇增收。
年初时村里有不少人动了心思跟着出去打工,甚至连家里点种好的香菇都不种了,这也才让陈忠文有的买。
他们办香菇基地的事儿原本也没想瞒着谁,也瞒不住,毕竟一两万的香菇呢,就是藏也需要地方。只是陈忠文觉得事儿还没办成,有啥就算有啥话也得等事办的美满后再说才好,免得打了自己的脸,平白让自己难堪,所以也没四处宣扬。
陈忠文不说,但大家伙又不瞎,所以看热闹的不少。就和他当初打头阵种香菇一样,都等着瞧,看看到底是赚还是赔。
如今第一茬菇出来,总算是出了一口气。
不仅陈忠文两口子,就连陈彩霞都觉得走在路上腰杆直了不少:这一把,算是压准了!
--------------------
作者有话要说:
注:“工商局登记提交材料……农经局备案……”此段材料来自百度,有言语更改。
另:合作社相关是剧情需要,勿考究谢谢。(我们那儿确实有人办了香菇基地,很大一片地都是,但怎么成立运行的,我都是看百度介绍……)
第068章
有了好兆头后,后面的路走的也越来越顺畅。
陈忠文在县城租的门面做了香菇干货店,货源除开来自自家和香菇基地外,也有从村里其他家家户户收的货。
不过现在不需要陈忠文自个儿骑着摩托四处收了,是香菇基地的名声做出来,那些种植户自个儿送过来的。
他们在县城有门店,可以直销市场,不需要层层割韭菜来压价,所以即便陈忠文从中赚了钱,但给出的价依然比其他贩子和干货站给的高。相比之下,便更愿意往陈忠文这儿送了。
这样一来,就有了个问题。香菇基地收的香菇,要怎么给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