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中,则是记录了他归隐后与自己心爱之人的寻常生活。
但这也是让后人疑惑的地方,因为据记载,顾柏舟归隐前并未成婚。这位心爱之人到底是谁,就成为了一个谜团。
后人仅通过这本书,知道他与这人少年相识,最终携手进退,山水竹林,相伴而老。
书的前三卷是顾柏舟一贯的行文风格,极致的冷静与理智,如同他这个人一样。唯有最后一卷,其中透露出的绵绵爱意,让人惊叹不已,顾柏舟竟也会有如此柔情似水的时候。
这位被称作“冷面宰相”的人,最终将他余生的所有温柔,都留给了这位史书上记载寥寥的爱人。
虽然顾柏舟的情史实在令人好奇,但他本身就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骂他的更是多于夸他的。又加上变法失败后,顾柏舟被冠上了“jian臣”的名号,朝堂也不允许再提此事。
因此即使这本书后来流传了出来,也因为前三卷而被视为禁书。到了如今,这书也就慢慢被遗忘了,没几个人会去看。
林云涣因为小时候的那件事和温恭的缘故,是读过这本书的。但他没想到能在李继远家中也能看见这本书,他指着那本书道:“李兄你也看过这本书?”
李继远见他所指,微诧:“林兄也看过吗?”
林云涣兴奋道:“自然,先生的大作我拜读多次,每次都有不同见解,受益匪浅。”
这年头,把顾柏舟称作“先生”的人可真不多。李继远一听林云涣的称呼就心中了然:“我亦是如此。先生学问,后人实在难及。”
两人便又因为一本书打开了话匣子。聊到后来,李继远苍白的脸上都染了抹激动的薄红:“先生变法,实乃千秋功业,只可惜最终心愿难成,也留下了诸多后患。如今谢氏王朝表面浮华富贵,而弊处多多。唯有再兴变法,方是解决良策。”
李继远的这些话让林云涣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温恭。
隔着数十年的光Yin,身处京都的林云仿佛看见了他被夫子训斥的那个下午,温恭走在他的身边与他说过的那些话,与此时的李继远说的是何其的相似。
那是温恭的一腔少年事,是他注定无法亲自去实现的雄心壮志。
温恭下朝后,林云涣仍在书房中。但今天他并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向温恭请教不懂的学问,反而是有些出神的坐在那里。温恭觉得有点奇怪,便准备问问他怎么了。
温恭还没开口,林云涣忽然起身向他走来。在温恭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少有的主动一把抱住了他,脸蹭着温恭的侧脸,温热的气息都喷在温恭的耳边:“李兄告诉我明天晚上有花灯节,我们一起去看,好不好?”
第25章
温恭从不会拒绝林云涣的要求,更何况还是看场花灯这样的小事,他很快便答应下来。
倒是林云涣第二天劲头过去了之后,想想自己抱着温恭黏黏糊糊的样子,忽然觉得有几分不好意思。
明明是他先提出来的去看花灯,可是临了他自己却感到有些心慌。
于是心慌的林云涣怀着不可明说的小心思去找了傅崧,热情洋溢地邀请他一同去。
傅崧正在府中习武,接到林云涣的邀请后也不见得多高兴,他看着林云涣:“就我们俩?”
林云涣道:“当然不是,还有翰宁。” “哦。”傅崧极其冷静地推辞道:“我就不去了,我还要练武。”
林云涣继续诱骗他:“武什么时候都能练,一年一度的花灯节可不是天天都有的。你真的不去看看吗,据说可好看了。”
傅崧早已看透他,也不欲与他多说,直接转身就走,留给林云涣一个无情的背影。
傅崧,一个极其审时度势,信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好少年。
林云涣求助不成,于是这场花灯最终还是他与温恭两个人去看的。京都的花灯节由来已久。在谢氏王朝没有建朝之前,此地便有这个习俗,每年的最后一天定为花灯节。
这一天城中男男女女相约出游,赏灯游玩,与平城春天的“寻花访柳日”倒是有几分相似。
平城的满山春花烂漫不已,引人观赏。京都的满城花灯通明绚烂,亦是无比惊艳。
再伴上勾栏瓦舍中传来的二八女郎的婉转轻柔的歌声,更是让人有若处仙境之感。
置身其中的人,在那歌声,那满城的花灯中,常常会有一种美到极致的不真实感。
这种感觉是朦胧的,令人迷醉的。就连灵魂都仿佛被这种氛围所感,变得轻而透,几乎就要脱离这具凡俗的躯体,飘飘而欲仙了。
在灵魂即将破体而出的那一刻,一阵食物的香气若有若无地散了过来,它来自街边的一家小店。
灵魂停了下来,抬眼望向那广阔的苍穹。
苍穹之上,是月光清冷。苍穹之下,则是烟火人间。
于是一切都清楚了,似仙境,却终不是仙境。那飘然欲出的灵魂,又悠悠地回到了躯体之中。
林云涣和温恭就在这样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