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关于禅因寺,外省人一般只知道这么多。本省本地的,那话传的各样的都有。乡下人夏夜打扇乘凉,要谈,观音圣诞哪家大户供办菩萨,香油钱出了几万几千几百,那家老爷的庄子当年收成就有几万分的好,子子孙孙就进了几千人的军队里当官,几房姨太又添了多壮士的新丁。城里人冬夜温酒吃rou,要谈,观音圣诞要提早去禅因寺送请礼给当家和尚,早早打听庙里的菩萨能不能供家里来做个法事,日子都算好了,绸缎布匹都照菩萨的身段裁定了,可不能又叫别家抢先。
本地本省,不管乡下城里,都知道禅因寺里除了当家的老和尚,还有个活菩萨。
农历二月十九,是观音菩萨圣诞,也是这个地方的大日子,把这个日子当节过的,一十三省只有这个省。
往年都是从出了年开始,大门大户的女眷一批一批的轿子抬上山去,各显神通去求着供办圣诞日,神通无非乎真金白银。这两年打仗的日子多了,除了本地大户,也有省系军阀过来。去年正月初一,山下的鞭炮刚放罢,浩荡一行高旗大马哒哒地就到了,中间是两停乡下人没见过的黑匣子,有进过城的青年说那个叫汽车,洋人和军人才会使。
马在山下等着,汽车开了上去。
当兵的腰间配着枪,制服烫的硬挺,一行人小跑着跟着车,一行人拦在山下。
去年大户人家的轿子一顶没能上得去山,观音菩萨圣诞典礼也第一次用了骑兵团抬菩萨沿城布施。
骑兵团是三十军的骑兵团,平头百姓不懂番号,他们不喊作三十军,只叫振湘军。
军阀割据,武夫治世,哪个振得住一方百姓,百姓就认谁当土皇帝。振湘军军长一直姓司,司家在三湘八泽经历了近几十年的湘系势力分裂更迭一直稳坐土皇帝的地位,不仅因为手里有兵,司家宗族势力扎根湘系,各房各脉开枝散叶,从士农工商到行行业业都有司家人当权,祖辈基业稳固深厚,代代兴业养戎,一荣俱荣。
这一代的司军长治军有术,治家有方。四个儿子都是长房所出,妾氏从来无子,不是生不出,是不准生,二房三房只分别得了个丫头。
虽说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司军长的四个儿子倒都是个顶个的人中龙凤,但能继承司军长的军业衣钵的只有老四。老大靠地发财,老二留洋归来和洋人勾结,老三在商界政界界玩权弄术,只有老四从小就随军养着,早早就跟司军长学着带兵打仗。
司家全族从来都是早成家,旁系人丁皆兴旺,司军长的夫人连生四个儿子在妯娌里也只算一般。司军长的四个儿子成家是早,奈何四位小司太太都没有老司太太那种肚子,只有老大家和老四家各得了一个儿子,四家的长房和姨太太都算上,各种补药各种异术都用上,再怎么生都是女儿。
放在别家两个孙子也就罢了,这可是家大业大的司家,那怎么得了。
去年司军长带兵驻扎这个小县城,招来一个当地人当侦查,从他嘴里听说了禅因寺的活菩萨。
灵,但难请。不止这个侦查兵这么说,当地人都这么说,平日里也只见人上山烧香上供,从来不见和尚下来化缘。
司军长不是拿架拿款的那种军长,但要军长上山请菩萨——不管人言如何活灵活现,刀口上过来的武夫再信也有限,奈何司军长也实在是迈入晚年,求孙心切,总归是乱世,便什么偏门法子都愿意试一试,就当图个吉利。
于是正月初一便上了山,山门里是一个穿堂,迎门供着弥勒佛。过穿堂,又是高门木槛,上书四个金色大字——“真心常驻”。
院内开阔空旷,香火坛和红烛架一边两个,烛油像红海,坛里根根高香,烧得极旺。
门重门,庙堂深,三方垂柳高高围着,大殿大而幽暗,里面只供一樽大观音像,观音像周围贡品成堆,乡下人是穷的,穷的没吃没穿的,这里面还有他们供上来的东西。
接待司军长的是当家住持,跟着司军长来的人个个别枪,所以事情定的很快。
按理定了之后就全由寺庙Cao办,供奉的人只在观音圣诞礼上参加法事一并等着菩萨布施,但军阀有军阀办事的习气,司军长在观音像前放了一枪,本地人是本地人,他不按那套规矩,他给金条前要见真佛。
住持叫来了一个和尚,白净威严,司军长以为是,结果不是。
和尚又带来了一个孩子,看不出男女,到了先叫住持:爷爷。
司军长以为不是,结果跟着一起来的当地侦察兵当即三跪九叩——原来这就是禅因寺的活菩萨。
司军长将信将疑的抬了几箱金条上去,结果是真没白花。
观音圣诞礼罢,当年五月,不仅振湘军在外节节胜仗,圈地诸多;家里传来三儿子的喜报,原本体弱多病的老三媳妇顺利生产,团头大眼的一个男孩,母子平安。
司军长拟书一封,除了凯旋回省归家的消息之外,还附上了一张照片。是观音圣诞礼时照的,他的骑兵团里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