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的,后辈读书也比别人多,很少跟村里人生事;谢家大多都是老好人,文家先辈攒的底子厚,家里也有做生意的,虽然没什么大人物,但日子过得比其他村人都好,自然不会找别人麻烦。”
“那你们村子里人很多咯?”在古代,一个村子是一个集体,同姓氏的才好被管理,这青阳村四种姓氏,各有各的族谱,一旦出点什么事,就很难处理好了。而且四姓人家都相安无事,说明他们的人员差距并不大,这个村子应当有不少人。
青阳村里有多少人家,郑宇还在真记不清了。他跟村里人的来往也不多,只是记得比较出名的那几户。
郑宇停下来想了一想,才不太确定地说:“我们村子确实不小。武泰镇的其他村子,像金明村、杨东村、贤郎村、宁口村、苏元村这些,听说都没我们青阳村大,人口很少有超过我们村子一半多的。至于具体多少人,我好多年没回来,现在也搞不清了。”
听到郑宇说他很多年没回来,文琪看了看他的脸色,有点迟疑地问了一下,“你是出去谋生吗?”
郑宇嗤笑了一声,说:“多亏我那名义上的小叔叔厚爱,我十二岁多就去参军了。去年我手脚都中了箭,小半年没法动弹,我们将军可怜我这么大还没个家,干脆给我算在不能恢复的伤兵里面,给我一些补偿后,就让我回来了。”
原来一个小村子、一个小家庭也会有勾心斗角的事。文琪回忆了一下自己的一生,突然庆幸自己从没遇到过坏人。
被算计送去参军这个事,是郑宇的家事,文琪不好评论,只好说了句“平安回来就很幸运了”,然后保持了沉默。她虽然还有好多问题,但这会说什么都不太合适的样子。
“快到了。”郑宇提醒一声,然后突然指了指一个方向,对文琪说:“看见在山脚找野菜的那两个女的没?她们是我爷nai家的,你别跟她们来往,虽然我几个婶子、嫂子不一定是坏人,但至少我知道老郑家是不好惹的。”
文琪听话地记住了那两个女的的长相,从年龄上看,应该一个是郑宇的婶婶,一个是他的嫂子。郑宇被亲爷nai、叔叔坑去参军,说心里没有怨气是不可能的,所以文琪也能理解郑宇不喜欢郑家人。
而且郑宇十二岁就被弄走,说明能给他撑腰的父母亲都使不上力,可能是生病或者故去了。有了这个猜测,文琪就没去问郑宇的家庭状况。
山脚两个女人瞧见是郑宇回来了,顿时眼疾手快地收拾好东西,头也不回地回家去。她们一路走,嘴上还没闲着,“那郑宇回来时不是一个人吗,这会怎么带了个姑娘?”
年纪大的女人很想再回头看一眼,但是她不太敢。听到媳妇说有个姑娘,她才确定自己刚刚没有看花眼,“不会是他自己找的媳妇吧?我还打算找个婆子,把我娘家外甥女说给他呢。”
小媳妇一听这话就闭了嘴。她嫁进来有五年多了,还能不知道婆婆娘家人的脾性?要是郑宇愿意取何家的小姑娘,她都能把自己头当球踢。
后边的郑宇看那两个女人跑了,面上露出点爽快的神情。他知道郑家人怕他,但是他就是不主动去找他们麻烦,要他们一直这样怕着他、避着他,省的凑近了让他心烦。
“走,我先带你去见下村长,然后再去找文家人。”要是以前,郑宇肯定会直接带着文琪去找文家人认亲,但他在军营生活那么些年,习惯了大小事先向长官汇报。这村里多了个生人,先去找村长总归是最合适的。
村长是个五十多岁的老汉,在村里没什么大事的时候,他也就跟平凡人家一样,在家做点小事,带带孙儿。
在郑宇带着文琪到村长家的时候,村长正坐在门前石墩上,看着小孙子在一边玩泥巴。
“村长,我带个人来见见你。”郑宇跟村长打了个招呼,就示意文琪走上前来。
文琪不知道要怎么跟这个人说话,只好求助地看着郑宇。
郑宇一拍脑袋,帮忙代她解释,把他认为的前因后果跟村长说了个明白。文琪长相确实很像文家人,她也说了她的名字,正是叫文琪。村长记性不错,还记得那年过来的文家三口人的姓名,他们家的户口文牒至今还放在他这呢。
☆、第5章
是巧合还是注定
村长回到自己屋里,去把文家人寄放在他这的东西都取了出来。
平王朝的人口管理很严,每个人出生后都要去当地府衙登记,要是后来往别的地方迁移,还得到新地方的府衙补办新的身份证明文书。
当初文家三口人,只说是在老地方得罪了人,待不下去了。想起来文家有一房亲戚在武泰镇,他们便过来投奔。只是路途遥远,一家三口子都是没受过苦的,竟一齐生了病。
大夫说不出来一二三,只好让他们将养着。青阳村的文家人收留了这这一家,本以为他们只是累着了,很快就能恢复,没想到夫妻俩先后撒了手。这把文家人吓得不轻,他们当初就是因为疫病,这才搬迁到偏远的小镇里的。
文家三口人带来的财物还在文家收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