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要考打算盘不成?”
工部尚书刘潜闷声而笑。引来一众人的怒目而视。他赶紧收了笑容道:“陛下有此意图是有迹可循的。诸位是不是忘了一个人?”
“谁?”刑部尚书彭泰安问。
刘潜胸有成竹:“天机处郎中,张之航。”
张之航是谁?众人赶紧从脑袋里挖资料。挖出后,一部分人恍然醒悟。于光恺跺足而叹:“怎么把他给忘了是了,西北牧场、毛纺加工、rou类运输、nai制品制作。哪一件没他的影子。更别说军中新添的霹雳箭、火炮。在战事中立了大功。西域新城正是因为绕着城墙的众多火炮防守,瓦剌人的数次袭击方才失败,狼狈而逃。我方捕获战俘无数。”
听到这里,刘潜眉开眼笑:“多些战俘好。挖河种树损耗大,缺的人多着呢。”
礼部尚书严守正装作没听见“损耗大”三个字。事实告诉我们,对待敌人就要像寒冬一般严酷。礼仪教化什么的,还是对着咱大夏子民吧。
兵部尚书唐眷书出声:“可张之航现今在琼州啊?难道是他上了什么折子?”
林珂连连摇头:“没有,老夫没见过。”想了想又补充,“除非是密折。”
柳文征问杜悯:“惜之,你怎么看?”
杜悯淡淡一笑:“陛下早就胸有丘壑。只是现在时机刚好,提出来而已。”
柳文征点头,回看众人:“老夫也是这个意思。陛下及擅忍耐。从太女时期便可看出。这项举措,应是她早就筹划好的。说不定,从破格提拔张之航起,就有这念头了。”
提拔张之航?那是什么时候?叶明净才十六岁。众人不由惊愕,神色肃然。
杜悯轻声道:“女子通常比男子更能忍耐。”
----------------------------
正文 第两百九十三章琐事
叶明净将重担转移后,几位重头朝臣很是忙活了一阵子。可忙着忙着,心下的不安就越来越重。
一项政令的颁布,最要紧的是目的明确,条例完善。女帝陛下丢给他们的任务,就是完善条例。可在完善条例之前,还有目的明确,这一最最重要的要点。
叶明净的抛下的题目格局太大,若真的实施,绝对是举国动荡。然而微妙的是,她又声明,要一步步来,分段进行。这里头的奥妙就多了。怎么分段?怎么一步步来?如何缓步施行才是最稳妥的?这些都是问题。
真要依照内阁和众大臣的想法,那是绝对不愿去动现有官员任职制度的。夏沿周习。四五百年下来的制度,本身就已经有了坚实的生命力。想要改变,哪怕是缓步而行,都是要伤筋动骨的。
所以说,弄清楚女帝陛下是偶尔心血来chao,还是真决心搞大发,亦或借此计划另有安排。那是非常有必要的。
揣摩上意虽是大罪,却也要看分什么场合。若下面的大臣没一个去琢磨皇帝在想些什么,这样的皇朝基本上也就快玩完了。
所以,叶明净的意思必须弄明白。弄明白后才能看看还有没有规劝的余地。
关系和陛下好的,这时就占便宜了。如林珂。直接就能问。关系不远不近的,则开始头疼,瞻前顾后,生怕一不小心触了霉头。而那些和叶明净私人方面不太熟的朝臣,就更头疼了。头疼该找什么时机询问才最好。同时也担心别人在他们之前打听到了内幕,到时大家的计划书一比较,就你的最无用,岂非在陛下面丢尽了脸?
于是乎,有些机灵的大臣将目光瞄上了一个人:杜悯。
这翰林院吧,是属于皇帝的秘书机构。此次的计划书他们自然也有份。可杜悯却不一样。他虽身为翰林,主要的工作却是担任大皇子殿下的老师。说不定日后还能官拜太子太傅。臣子路线和他们不同,利益上也就没有冲突。有些事托付起来就最为方便。
于是,杜悯接到了不少邀请。都是有头有脸的重臣。两句话一说,他就明白了人家的意思,温文而笑的回答:“在下定尽力而为。”
他向来把握人心极准,几年天子近臣做下来,对叶明净也有一定的了解。直接找着机会就坦言向问:“陛下,诸位大人不太明白陛下的意图,对此十分担心。陛下改任的,虽都是些低级官职,然干系却大。一旦混乱,后果不敢设想。”
叶明净沉默了一会儿,道:“惜之,你以为朕的这项举措如何?是善亦或不善?”
杜悯委婉的道:“自是大善。只是,恐时机不对。如今西北初定,河北一带犹有零星战事。人头税改田地税只在两省实施见初效,还未推及其余数省。免税良田按品级限定一事,亦是刚刚施行。还有新马政、新兵政、明年的武举,众多繁杂事务。陛下,再添加此事,只怕顾及不暇。”
叶明净沉yin:“原来已有这么多事了……也好,天生是要一步步来的,其它诸地就暂时先不动。同样只在河北、西北两地实施。参加考试的举子则不限籍贯,凡我大夏人即可。各位臣子的计划书还是要写的。范围限定在河北、西北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