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问:“这样的方法同样也让种子的发芽变多了,是吗?”
风刃有些惊讶,因为乔落猜对了,他点点头说:“因为粗壮的稻米结出来的种子也是饱满的,所以减少了死粒坏粒,自然发芽的就多了!”
“但我看发芽和成活的数量还是不够多,需要再想想办法呀!”乔落说。
风刃忍了忍,没忍住:“你不要以为这是很容易的事,我花了好几年时间才将稻米种到现在的数量。你嘴巴一碰,就能大变样吗?”
乔落坏笑了一下说:“那风刃叔,如果我真的能让下一茬稻米发芽的数量大大增加,你就答应我一件事行吗?”
风刃犹豫了一下,就坚定的拒绝了。这丫头机灵着呢!可能她还真能做到。
乔落有些失望,竟然不上当。那就算了,她直接说:“等下一次种稻时,先将种子晒上两三天,长出的稻苗不易生病。之后将种子浸泡在水里,放个一两天再进行育苗。这样种子从休眠期被唤醒过来,自然就会发芽生长了!”
风刃有些不信,但他还是强忍下疑惑,点点头。
两人一同沿着水田转悠,乔落慢慢对稻苗有了一个具体的了解。
栽培水稻都从野生水稻驯化而来的,两者的区别就是结籽数、落不落粒、种子的休眠期长短,以及植株形态的优异性状。
多年生野生稻大多依靠从宿根中萌发新的分支这种无性方式来繁殖,所以每棵植株结籽很少,并且种子有很长的休眠期。
将野生稻放到时干时shi的环境中,就会发现其宿根在缺水的情况下难以生存,往往只能产生更多的种子来进行有性繁殖。出现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特性。
原始人并不懂遗传学和基因学的知识,但他们有意识的将这种结籽更多的野生稻种子保留下来,种在水洼中。经过一代一代的选择,虽然稻米还是具有宿根的繁殖倾向,但也将多结实这个性状强化保留了下来。
像结籽多的性状一样,野生稻的成熟不落粒也是在人工的干预下一代代选择出来。就这样,经过千万年的发展,人类将野生稻驯化为培育水稻,将多种优异性状集中在同一植株上,形成栽培品种。
半山的稻米品种就已经完成了这个过程,但只是这样还是远远不够。
稻田里的大部分稻苗此时已经进入了开花期后期,但稻穗的情况却有些异常。有同一株稻穗上的颖花竟分别处于开花、灌浆、结籽的不同阶段。不同植株的稻穗也同样存在这样的差距。
风刃向乔落解释:“每一次都是这样的,稻苗并不是同时成熟,要分几次才能收割完成。所以经常有很多秕谷、未成熟的瘪粒参杂在里面。但实在是没有办法,总不能掰着稻穗一个个的去看吧!”
乔落深思,这种生长周期的分段性不明显正是各种野生植物的共性。半山的稻种还是存在着及其明显的‘野性’
让同一稻穗或同一株的不同稻穗,甚至同一群落的不同植株,其大部分颖花的开花、灌浆和成熟都同时完成,这是十分必要的。
这些植物特性有利于人类有效地进行种植、田间管理和收割。既可以根据生长周期的不同阶段控制肥水的供给,又不至于在收割时让米粒质量的参差不齐,造成大量浪费。
做到这一点,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耕作技术来选择和规范稻种的生长过程。
乔落这样对风刃说:“趁着这茬稻苗现在正在开花,保持田里有充足的水,一旦等它们大部分开始结籽时就让人挖出一条水沟,通到存水的那个大水池中。要将田里的水放出一部分保持浅水到成熟收割再全部排出。收割时按大部分稻穗成熟的时间一次完成,不要再分多次收割了!”
风刃皱眉:“这些又是什么法子?稻米喜欢水,你将水放出那么多,那不是会死掉吗!一次就收割完,不是要少收很多稻米?”
“当然不会死掉!这样反而可以增加稻的结籽数,并使籽粒饱满圆实。再说一次收割才能保留住同样生长周期的稻米,剔除那些不合群的早稻或晚稻,以后慢慢形成同步的生长时期。”乔落说。
水稻灌浆期需要浅水并勤加灌溉,因为稻田经过长期淹水导致土壤供氧不足,通过间歇灌水,达到吸收氧气、营造“时干时shi”的效果。这样稻米就会减少宿根的发育,进而增加结实率。
这样也可以通过排水破坏那些不与主流一同开花或成熟的颖花和籽粒,使之失去继续生长所需要的水分。只有那些生长时期正常的籽粒才可以生存并繁衍,由此使以后的稻米族群生长周期具有清晰的分段。
一次就全部收割的作用也是这样,使稻米族群的生长周期统一、清晰。就这样,年复一年,稻米的“野性”逐渐消退,优异基因得以保存、强化、蔓延,最终演化为需要的栽培稻种。
风刃内心还是不太赞同,乔落说的方法已经改变了许多他多年来的习惯。只是,乔落之前放过了他阿大,他已经在心里决定过忍耐她的一切指手画脚。
叹了口气,风刃还是同意了。
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