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斗官
第76章 子弹横飞[1/1页]
贝小默还真要被这法盲给唬的闪了腰,见过不怕死的没见过这么不拍死的,居然敢光明正大把“我们刘市长就是天”这般的话语直接传递给媒体记者。
不过,贝小默还是老老实实的点头。他给自己有一条立过一条规矩,假如现在看这本书的童鞋们也有干记者这营生的,不妨拿笔记下来。
干记者的,只要能获得你所想要获得素材,在外面哪怕装孙子都行,回到单位写稿子第二天见了报才算你狠。
可能感觉到贝小默这个“小同志”态度很好,而且和他一样对刘非非市长充满了膜拜的心情,对南华的官员们很有阶级感情,秦主任又多跟他聊了一会。
“哎呀,我们刘市长真的是个很有魄力的人,前几任领导没做成的事,他一上任就给解决了”。
“前几任”没有解决的事情包括,市委市政府办公楼前面有一个池塘,供领导们办公累了推开窗户养养眼。
不过当地的百姓有一个说法,因为这个池塘是个人工开挖的池塘,里面的水是不流动的,“老百姓就说了,政府大院里的池塘都是一潭死水,这南华的经济发展不起来,就是这一潭死水祸害的。”
结果,刘非非市长一上任,人家就从这一潭死水改造着手。
“刘市长二话没说,当场要求我们建设局筹集资金,把这个池塘跟运河连接起来”。
贝小默有意无意打探了一下,这个改造“死水工程”花费了将近一个亿,因为那运河并不靠近市委市政府大院,相隔老远的,大概有十几里地。
“这个工程改造好啊”,秦主任忍不住感慨起来,“即把一潭死水变成了活水,南华的经济将从此腾飞,而且还多了几项工程出来,拉动了南华的内需,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所谓“拉动内需”的说法,秦主任又把刘非非市长好好膜拜了一番,“这河道一挖,就从市中心穿过,老百姓就多了一条与水亲近的乐趣,而且为了方便两岸老百姓通行,我们又要造几座桥,带动了工程建筑、建筑材料的消费。”
贝小默实在搞不明白,这种白痴都看得出来是劳民伤财的缺德玩意,怎么在官员的嘴里就变成了“伟大的创举”?
联系上那条已经被老百姓讥讽为“玉皇大道”暗指市委书记是个土皇帝的汉白玉大道,看来这位刘市长的确并非凡人。
你想,能够被“民声”左右,为了“一潭死水”这么个近乎是老百姓讥讽官员无能的传言,这位刘市长真的就大嘴巴一咧“化腐朽为神奇”了。
贝小默越来越想会会这位刘非非市长了。
跑到市政府办公室,人家一个小办事员把眼睛一翻,“你要见刘市长?”
贝小默说:“是啊,我是报社的记者,那,这是我的记者证”。
办事员把记者证颠过来倒过去看了几遍,斜着眼又看了他好一会,那架势就好像对一个来市政府**的刁民充满了阶级仇恨一般。
好歹人家还算认可了他的记者身份,但话可就说的没那么好听了,同样是充满着阶级警惕,“刘市长不是随便就能见的,我知道你是记者,你就算要采访刘市长,也必须先到宣传部,得到他们的同意,我们再来看刘市长有没有时间见你。这叫程序懂吗?”
好吧,那小爷就去宣传部走走程序。
宣传部也是个打太极拳的地方,先到办公室,办公室推到新闻办公室,又推到对外宣传办公室,推过来推过去,最终还是推到一个小科长那里。
不冷不热的听贝小默讲完来意,这位姓肖科长哼哼哈哈了好一阵,最后说:“这个你没必要采访刘市长,我们南华的报纸都报道了,你们转载一下就可以了。”
贝小默早就预料到会是这种结局,淡淡笑了笑就告辞了。
第二天一早,几乎标题连带文章只字未动的稿件刊登出来了。这个新闻的标题全部采用大黑体主标题模式:
南华官员好雷人,花一千万在荒山上修了条“景观路”
全是汉白玉铺城的,描龙画风可喜庆了记住,这是供瞻仰的,不是给人走的!
当然,这种标题模式是贝小默建议的,可谓开创了香江日报历史上的奇迹。切,应该说是全国报业史上的奇迹。
他觉得吧,标题是整个新闻最吸引人的地方,有时候甚至强过不怎么抢眼的图片,怎么夺人眼球,怎么直白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标题就怎么起,不要被所谓的主标题、副标题这些办报的八股文给套死。
当然,这费了我不少口舌。吴良镛原本说:“试试看吧,如果不好看还是中规中矩的来。”
结果还是按照贝小默的思路来了,可以想见,吴良镛看样报时也对他的创意好好膜拜了一番。
电闪雷鸣之后肯定是狂风暴雨,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早上九点之前,南华的官员没有任何动静,可能是他们才走进办公室,刚好悠闲的泡上一壶茶,放屁唠嗑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