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意思我都清楚了,等回去后我便让人去打听一下,要是有了确切的消息自会即刻上人通知四姐夫的。”
林初彤心里有了数,对于张家人的印象也颇是不错,所以这种并不过份的要求乐意顺手帮上一把。
张家姐夫是个有真材实学的,不然当初她也不会替四姐促成这门亲事,等寻个厉害些的师傅考前再指导一二,将来名次上能更加出彩不说,同样也等于是替四姐夫提前铺垫了一些人脉。
对方客气有分寸,也心存感激之情,所以林初彤并不介意用些心帮忙办成此事。
张家太太自是千恩万谢,同时表明就算万一成不了也没关系,他们一家还是对林初彤的热心相助铭记于心。
最后她还颇不好意思地同林初彤讲,此事儿子儿媳都还不知晓,是她自个擅做主张开的口,让林初彤替她暂时保密,等到有了结果后再告诉儿子儿媳不迟。
林初彤自是没有意见,笑着让张家太太不用再送,自个带着人先行回了程府。
过了几天,张家太太托付的事情便有了结果。
借了刑部尚书苏大人夫人的关系,林初彤给张家姐夫寻了个极为合适的老师——翰林院大学士杨诚!
论起来,杨诚也算是苏夫人的远房表舅,此人学高八斗、性情耿直,是个真真正正的学界泰斗,难得的清流人物。
若是杨诚愿意收了张家姐夫这个学生的话,对张家姐夫而言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只不过,以杨诚的学识与名声不可能轻易收学生,所以哪怕有苏夫人的面子,却也只是搭桥拉线,给张家姐夫提供了一次得以求见的机会。
至于最后张家姐夫能不能成为杨诚名下的学生,受杨诚的指导,还得看其能否凭真材实学通过杨诚的考核。
林初彤让人将具体的情况回复给了张家,又将杨诚的一些性格喜好悉数告知,嘱咐张家姐夫好生准备,剩下的便只能看张家姐夫自个的本事与运气了。
若是能成自然再好不过,万一不行的话也不打紧,大不了到时她再替其物色其他的老师便是。
好在,张家姐夫并没有辜负这次机会,没过两天便带着礼物亲自上门拜谢林初彤的引见之情。
第二百九十三章 行善积德
据说杨诚十分满意张家姐夫的才学与心性,考核过后当场便收其为学生,同时还让张家姐夫进了杨家在京城的族学,以方便进学。
有了这层师生关系,将来张家姐夫秋闱或是今后的春闱都将会受益无穷,林初彤也真心替四姐一家感到高兴。
“都是一家人,姐夫不必客气,论起来我也只是起了个引荐的作用,若是姐夫没有真才实学也不可能入得杨大学士的眼。”
林初彤倒是挺欣赏张家姐夫的性子,一个有才学又知分寸进退且品性极佳之人,将来入了仕当了官也是百姓的福气。
“总之还是得多谢你帮忙,不然的话我们一家就算跑断腿也没那机会见得到老师一面。”
张家姐夫诚心说道:“你四姐说等她出了月子再带着孩子一并过来谢你,眼下妹夫在外为国为民Cao劳,你四姐让你在家小心一些。虽然我们能力有限,但若有什么用得的地方,妹妹只管开口。”
早在妻子嫁给他后,他便知这位五妹妹帮了他们许多,如今又帮了他这么大一个忙却半点都不居功,如此品性更是让人打心里敬佩。
而这五妹妹所嫁之人同样也是张家姐夫向来崇敬之人,只可惜如今他还只是一介书生,若将来他有机会入朝为官,必定以程永宁为榜样,做一个公正清明不畏强权心系百姓的好官!
而事实上,几年之后,张家姐夫当真做到了今日所想,成为程永宁手中一大助力,只不过这是后话。
日子一天天过,南边的灾情影响却是越来越严重,而逃至京城的难民也一天多过一天。
程永宁十分忙碌,加之书信来往并不便利,所以这半个月来林初彤总共也就收到了他写回来的一封家书。
不过,知道永宁一切都好,她也安心不少,提笔写了回信,告知家中一发都好,不必为她分心。
“夫人,这两天粥棚那边排队等着施粥的难民越来越多,您看咱们是不是再临时加多几个灶?”
刘湖生最近更是忙得脚不着地,刚刚在城外夫人令人搭建的粥棚处回来,一进门便提议增多些供应。
朝延的救助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难民,而且因为上令下施需要的过程与时间较长,所以最开始这段日子,民间自发的施粥救助便显得格外重要。
早在六天前,林初彤便让刘湖生带着人在城外其中一处难民聚积地搭起了属于他们程府的粥棚,每日免费为那些难民提供两顿热粥,多少也能够救活些人命。
现下物资紧张、物价飞涨,若非提前屯了大量低价粮,便是以林初彤与程永宁手中积厚的财力却也很难这般坚持太久。
“暂时不用加了,咱们家已经有十来个固定灶,再多反倒不好,毕竟京城施粥的富贵人家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