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认为她正在单方面的热络纠缠着宋珩这点是肯定的,言语里多有试探。
看着一直低着头不说话的余清音,班主任语重心长的说:“没几个月高考了,别误了人大好前途……”
余清音心里交织在一起的五味杂陈突然凝聚成一股无名火。
到底是那栋墙透了风了?她怎么就耽误了宋珩的好前程了?
她们在班里一向低调,话都说不上几句,除了周菲她也从未向别人提及过他们的关系,也班主任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听到的风声,听风就是雨。余清音想起了上个周五,当时她去办公室交补上的化学试卷,正巧宋珩也在,班主任正和他说着什么,看化学老师不在,她把试卷叠好放在办公桌一侧,走的时候好奇的望了他们。Q一眼,正好对上班主任的目光,她问了声好,快步离开。
现在想来,班主任当时的眼神就掺杂着警惕的意味……
班主任明一句暗一句的话让人极为不舒服,这个年纪,自尊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余清音若无其事的抬起头,目光冷静到有些冷漠。
班主任嘟囔的口干舌燥,他摆摆手让余清音先回了教室。
过了这个周就是十二月了,天气料峭,这座不南不北的小城也被寒风慢慢侵蚀,整个学校少有绿意,路两旁的白杨树都只剩狰狞无力的枝干挣扎着向天际延伸。
也许是举目四望的萧瑟,冬天总是会让人徒增几分孤寂之感。
学生们还是要每天朝五晚十的学习上课,周一上午的语文课,老师评讲试卷,大家默契的都没什么兴致,懒洋洋的伏在桌子上打盹,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课是唯一一门能稍微放松点的课程。
语文老师站在讲台上自说自话,课代表分发了这一期的优秀作文册,让学生们传阅赏析这次入选的作文。
语文老师即兴读了两段余清音的作文,赞赏有加,大家规规矩矩的听着。
何晓莉却颇有微词的站了起来,她认为这次的议论文的主题是暗香,而余清音作文中大量引用了屈原的离sao,她认为离sao是一篇大气磅礴的长诗,被直接拿来引用,看似辞藻华丽,实则不符合题意。
她的这一番高谈阔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她认为余清音的作文跑题了。
更直白点来说,她看余清音的作文不顺眼。
语文老师被何晓莉炮语连珠似的发言整懵了,点头不是摇头不是,她这番话等于把这篇作文全盘否定了,语文老师有些尴尬的看向余清音,悄无声息的把担子甩给她,美其名曰让原作者回应一下。
自己写的作文就这么被贬的一无是处,任谁都会来气,何况理由还这么牵强。
即使没有被点到名字,余清音也打算主动回应的。
她作文中分别引用了离sao中的“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和“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这两句。
余清音语气放缓,压下怒意:“运用‘芰荷’和‘芙蓉’这样的香花、香草象征性地表达作者的政治抱负,这样的表达本来就很含蓄,从直觉上增加了作品的色彩美,无论是暗香的表层含义还是深层阐释这样的引用都是合适的,因为全诗的整体特点而否认里面各个句子的特色,这是以偏概全。”
余清音解释完看了一眼何晓莉,从她一站起来,她就一直盯着她了,如果不回看人家一眼倒显得没礼貌。
何晓莉的眼神里充满了挑衅,而余清音的目光里却是不屑。
“可是,如果不是你的解释,又有谁会看懂你是意指暗香呢?一篇作文难道非要写的像阅读理解一样难懂?”何晓莉仍然嘴硬,砌词反驳。
一个人要是找你的错处,自然有一百个说辞。
“文章写出来自然不会像口语一样直白,而且我下面举了例子展开说明。”又不是小学生了,你动动脑子会累死?
……
两人各执一词,似乎都很有道理,高中生的作文,就那些套路格式,有什么值得深究的,不过是借题发挥罢了。教了半辈子书的老教师怎么看不出两个女生之间的波涛暗涌,他摸了摸秃的发亮的脑壳,有什么办法啊,全班同学都看着他呢,他眼睛往下一扫,逮到一只……宋珩。
他清了清嗓子把宋珩叫了起来,让他谈谈看法。
被点到名的宋珩站起身,顺手把鼻梁上的眼镜摘下来放桌子上,拿起桌子上的作文册,扫了两眼,缓声开口,“单单是引用的这两句确实是很好的委婉表达,运用植物来隐晦的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高尚气节的人,不止屈原一个,柳宗元也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从屈原开始古人写诗作词比较常用这种含蓄的侧面烘托,符合暗香的主旨,可能是篇幅限制,作者没能详细说明这点,但下文也有所补充,若说离题……”他顿了顿,继续道:“未必见得”
语文老师赞许的目光扫过来,他以后再也不在办公室抱怨宋珩在语文上不上心了,你看看人家说的多好啊,柳宗元这句诗他可没教过,他点点头示意宋珩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