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二、离弦之箭
十一月二十四日,冬至,晴冷,大风。
冬至日为华朝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每年这日,皇帝要率众皇子和文武百官亲往皇陵祭天。祭天之后,皇帝还要在宫中大宴百官及四夷来使,大宴后,休朝三日,百官咸着吉服,具红笺互拜。而百姓则家家在门前繫上红绳,并插香祭祭祖。
天蒙蒙亮,卫昭雪裘素服,头上斜插着碧玉髮簪,嘴角微噙笑意,踏入延晖殿。
陶内侍正弯腰替皇帝束上九孔白玉革带,皇帝听到脚步声,抬头见是卫昭,便笑道:“今日大祭,你也不着官服,太随性了。”
卫昭拿起九龙玉珠金冠,走到皇帝面前,陶内侍忙退开。卫昭替皇帝戴上金冠,将明黄色缨带系好,再退后两步,修眉微挑,却不说话。
皇帝自己在铜镜前照了照,镜中之人,眉如刀裁,但鬓边已隐生华发,眼神依然锐利,但目下已隐有黑纹。他招了招手,卫昭走近,在他身后半步处站定。
皇帝凝望着铜镜中的两个身影,嘆了口气,道:“要是能像你这么年轻,朕愿拿一切去换。
”
卫昭淡淡笑着,道:“皇上今日怎么也说孩子话?”
皇帝觉卫昭今日的笑容格外耀目,铜镜映着他的笑容,焕发着从未有过的神彩。这一瞬间,他彷佛再见到当年那个雪肌玉骨的少年,在对着自己微笑,好似再听到他纯净的声音:“——反正你是个好人。”
他转身望向卫昭,低声道:“三郎。”
卫昭却走到他的面前,伸出双手,皇帝下意识微微仰头,卫昭已解开他颔下明黄色缨带,重新系好,再看看,微笑道:“这回系正了。”
皇帝闭上双眼,又迅速睁开来,淡淡道:“你今天要上方城,我让姜远暂时接管光明司的防务,等你出了方城,便仍交回给你。”
卫昭微愣,想到易五已安排好一切,而据裴琰口风,姜远似是能保持中立,倒也不担忧,退后两步,肃容道:“是。”
“嗯,那走吧,百官们也等了多时了。”皇帝不再看向卫昭,宽大的袍袖微拂,稳步踏出内阁。
外殿,灰袍蒙面的叶楼主过来,卫昭斜睨了他一眼,二人一左一右,默默跟在皇帝身后,出了延晖殿。
皇帝乘御辇到干清门前,百官伏地接驾。皇帝下御辇,韶乐奏响,他正要登上十六轮大舆,忽停住脚步,眉头微皱:“太子既然不能见风,就不要去了。”
裴琰眼神微闪,伏地的庄王身躯有些僵硬,卫昭也忍不住望向后方太子辇车前的太子。
太子戴着巨大的宽沿纱帽,身形裹在厚厚的斗篷里,急步过来,躬身道:“儿臣谢父皇挂念,冬至皇陵大祭,儿臣身为皇储,一定要随父皇祭拜苍,为我华朝百姓祈福。儿臣已蒙住了口鼻,又戴了帽子,请父皇放心。”
皇帝“嗯”了声,淡淡道:“你既一片诚心,那便走吧,皇陵风大,把帽子戴好了,别吹风。”
太子泣道:“儿臣谢父皇关心。”
皇帝就着卫昭的手上了十六轮大舆,忽然微笑着招了招手,卫昭一愣,皇帝和声道:“三郎上来。”
便有几位清流派官员跪地大呼:“皇上,不可。”
皇帝沉下脸道:“休得多言。”卫昭得意一笑,右足在车辕处轻点,再一拧腰,如白燕投林,坐在了皇帝身边。他正要开口谢恩,叶楼主也登上车舆,卫昭轻哼一声,面色微寒。
箫鼓齐鸣,御驾缓缓启动,待御驾在骑着高头骏马的光明司卫拱扈下驶过汉白玉长桥,太子方登上车辇,百官随后,浩浩荡荡,穿过戒备森严的大街,出了京城北门,向京城以北二十余里处的皇陵行去。
这日虽未下雪,但风极大,吹得御辇的车门不停摇晃。皇帝闭目而坐,忽然轻咳数声。
卫昭忙握上他的手,皇帝睁眼,向他笑了笑,声音却透着几分疲倦:“三郎。”
“臣在。”
皇帝再沉默片刻,嘆道:“朕的日子,只怕不多了。”
卫昭猛然跪下,眼中隐有泪光,急速道:“皇上,您万不可说这样的话。”
皇帝将他拉起,让他在身边坐下,却不松开他的手,眼神直视前方,似乎要穿透车壁望向遥远的天际,又似在回想着什么,良久方道:“三郎,朕若去了,最放心不下的便是你。”
卫昭低下头,半晌方哽咽道:“皇上,三郎不要听这样的话。”
皇帝紧握着他的手,道:“你听朕说,朕若不在了,那些个大臣们只怕会找你的麻烦。炽儿性子弱,护不住你。朕想留道圣旨给你,只要你不犯谋逆之罪,便——”
卫昭“扑嗵”一声在他面前跪下,面上神情决然:“皇上,三郎只有一句话,您若真有那么一日,三郎必随您去。您说过,只有三郎才有资格与您同xue而眠,皇上金口御言,三郎时刻记在心中。”
皇帝长久地望着卫昭,面上一点点浮现愉悦的笑容,轻声道:“好,好。”
他不再说话,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