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毕业的时候,充分t悟到中文系毕业後的出路是多麽得难找,但或许是因为大学四年来都有打工的经验,加上有幸能在某某电视台打工,靠着那家电视台的光环争取到不少面试机会,最後来到了我现在所在的地方。
虽然在台北一个人生活,靠着这份工作每个月能存的钱有限,但还是坚持地走下来。就在做了几个月後,大学同学突然哭着跑来找我谈心。
她跟我一样,选择外地打拚的生活。只是找工作诸多不顺,我花了2个月,她花了足足有半年之久。好不容易找到,她又因没有打工的经验,常常不安地跑来问我许多工作上的细节。
她应徵到一家不知名的新闻网站编辑,早上九点上班,晚上六点下班,一天要产20篇新闻稿,而这20篇新闻都是从其他家媒t抄写过来的,抄也就算了,还不准标明出处来源,必须要她写得好像是公司自己查出来的一样,这行为对中文系来说根本是一块大地雷。
有趣的是,那家数字媒t公司不知为何坚持要求新闻字数必须达到700字。what!?运动新闻最好每篇都能达到700字啦!!
她也多是靠着众人的「愤怒」兴起。不是「正义」,也不是「正确」,「愤怒」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跟流量绑在一起成为了指标,甚至是绑架了人类。
这样看,就像是媒t在玩弄「愤怒」,但另一方面,或许也表现出人类越来越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爆料公社》上不就是有很多人还没厘清自己的情绪,就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吗?这不就是以为自己是对的,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行为吗?
早在很久以前,卖报的孩童发现了大人幼稚的情绪,巧妙地利用喊叫的功力g引大人上钩,许久以後,卖报的孩童变成了媒t,默默地将这不需言说的潜规则沿用了下去……
所以这时候一定就会有人喊,媒t应该要多关心社会弱势团t,多写些「暖新闻」才是正道,但是这时我又疑惑了……在一个被情绪勒索失控的社会下,「励志新闻」真的是「励志新闻」?
我自己也算半个清寒生,学费还是靠卖掉nn宝贵的嫁妆换来。我知道,社会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需要帮助,而是有太多人都需要帮助,特别是当社福团t面带难se的看着我跟nn时,我就认命了。
大家都有难,这一点做媒t的人当然也会清楚。但他们更清楚,如果不是「难」中之「难」,如果不是「最可怜」的人,那报出来只会落得众人犀利的批评,既然如此,何苦多此一举让这些人变成社会人眼中的「装可怜」,何苦再把这些人往火坑里推?
这种几乎所有人都有的经验,要是弄不好会成为反效果,加上每个礼拜甚至是每天都有规定要产多少篇新闻,除非是做成专题报导,不然很少会有媒t「轻易」报导。
以前是因为资讯不流通,没有网际网路,所以媒t扮演重要的传播媒介,但现在只要打开电脑、手机、平板,连国外发生的大小事都能立刻掌握住,人类开始享有不一样的生活型态,既然生活型态改变了,媒t所要扮演的角se跟所要赋予的任务是不是也该跟着世界变化做改变呢?
是不是到了该重新定义「媒t」的时候了?
大家以为的「新闻」是什麽?
在面试时,主管问我,若给我一个礼拜的时间,你会做哪三则新闻。我诚实以据,想做外劳的、自杀的社会问题,「你一个礼拜能做出这麽多?」我沉默了。没有办法,我心里b谁都清楚,主管自然也清楚,她让我再好好思考,做出的新闻尽量轻松一点,「你要针对社会喜欢、讨论度最高的事情来做新闻!」
现在的新闻像是反映面向,反映现在社会都喜欢讨论什麽样的话题,很少有新闻能够自己「创造」,挖掘出真正问题。若拿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来b喻,新闻媒t就像是还处在「开发中国家」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自己可以去追潜藏在社会底下的危险,一味模仿其他家成功的制度,保守赚钱,狭隘的目光局限住很多可以发展的未知领域。
现在的新闻是跟着大众cha0流在走,装做自己是带头羊一样,我认真思索,新闻是要依附众人需求下,还是真正一回地走到前面,告诉大家应该的「需求」。但这也有问题,就是这「需求」是为了赚钱而被制造出来的,还是当真应该警惕给百姓的「需求」?
国外有些公司会特别雇佣一群科学家,冠冕堂皇的做一大推实验,再把结果y拗成不用我们产品你/你会吃亏,然後把实验过程拿给媒t,新闻就这样傻傻地报导,无意间替这家公司制造出需求来。这样来看,台湾的新闻媒t只停留在业配的程度真是太保守、太乖了!
网路的兴起的确造成很多行业的冲突。它是种不容拒绝的趋势,各家企业争先恐後在网路上开创事业,但网路太大,如何快讯x1引大众眼光最保守的选择就是网路新闻,所以才会出现像我朋友所找的媒t公司,明明不懂媒t新闻还要弄得好像很专业似的,靠一个挂着编辑头衔的劳工,到处抄写其他家新闻,而就算是这种品质的媒t,也是有人看,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