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不知怎的,我家那小子有些发热,姑娘有就些管不住了。媳妇在家看看他是怎么回事儿,等下安顿好了就过来。”老板说起家里面的事也不扭捏,还有着些许炫耀的意思。嘴上说着,手里的动作却不停,很快为客人们准备好了吃食。
“一儿一女,阿勖叔真是好福气嘞。”有客人听了,连忙表示羡慕店老板的福气。
“可不只是一儿一女。”店老板连忙反驳,“老家里还有一个大女儿,当初出来闯荡的时候,年纪还小,不方便带着,就留给家乡的父母。这么多年啊都没让我们费过心,是很懂事的孩子。”
“那老板的福气就更好了。”
“老板您出来闯荡几年了?很少回家吧?”
“可不是,前些年刚从家乡出来,就是四处乱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这里来,安家落户。这些年时局那么乱,就算想要回去看看,也是难啊。”
“老板家乡是哪里啊?”
“应该是在西南边儿吧,不知道现在算是哪里。”老板笑嘻嘻的,和客人们聊了起来。
“前些日子日本人投降了,最近时局可算是没有这么乱了,老板就没想过回乡看看去?”又有消息灵通的客人问他。
“怎么没想过?我这做梦啊,都想回我们桐乡看看,求求神女和祖先们,能好好保佑我家姑娘小子的。”
“桐乡?这可是个新鲜称呼,以前没听过啊。”说话的一位年轻的公子,穿的很Jing神,看起来家境不错的样子。
“我们那是个小村子,又在大山里,自古以来就是进来的多出去的少,张少爷您没听过也不奇怪。可是我们那村子啊,山好水好,客人们都爱吃的这个小菜,就是我们那边的传统吃食。客人们都那么捧场,可见我家乡的好了。”
“是啊,阿勖叔家这个小菜真是好吃,原来是家乡的特色。”
“还要多谢众位客人捧场啊……”
吃早点的时段很快就过去了,客人们也都吃完早点准备出门干活儿,阿勖收拾好店里的碗筷,暂时关上店门,向家里走去。
一早上媳妇都没有过来帮他忙生意,他未免有些担心家里的情况。他一边想着,一边加快了脚步。
阿勖的小店开在一个胡同里,拐出去就是一条大街,街边开满了茶楼、酒肆、饭庄、甚至赌场和戏园子。只不过时间尚早,还都没有开门,显得街上有些冷冷清清的。上班的人们已经去了,卖菜的妇人们还都没有出门,街上只有几个老大爷,或是小孩子,喝茶遛鸟斗蛐蛐,好不悠闲。
走过这条街,又拐进一条小路,就到了他安置家人的大院里,几排矮小的平房,虽然拥挤,但是算得上一个很好的落脚之地。往里走第三排中间的屋子是属于他的,一间半的平房,一家四口人住着并不宽敞,却是一个只要想起来就会觉得温暖的地方。
阿勖推开门,“媳妇。”
“阿勖哥,你回来了。”屋里,一个三十出头的妇人正在洗衣服,地上放着两个大木盆,她坐在小凳子上,双手泡在盆里,头发束在脑后,额头上沁出了微汗。
阿勖看着妻子,微微皱眉,“怎么又洗衣服了?”
“阿笙又尿床了,只好赶紧洗了。”妇人抱怨了两句,却可以听出抱怨中淡淡的甜蜜来。她抬头看了看丈夫,又有些不好意思,“是我动作太慢了,没能过去帮你收拾。”
“这有什么。”阿勖满不在乎的摆摆手,“阿笳和阿笙呢?”
“在里屋玩呢。”
“爹……”
“爹……”
显然听到了父亲的声音,从里屋跑出来一个小女孩一个小男孩,小女孩身量稍微高些,牵着小小的弟弟,已经有了做姐姐的样子。
“阿笙今天早上又麻烦你娘啦。”阿勖迎上自己的一双儿女,弯下腰,一手摸了摸女儿的头顶,一手刮了下儿子小小Jing致的鼻梁。
“才没有,阿笙很乖的。”小男孩扭动着身体,却没有挣开被姐姐牵着的手。
“爹今天辛苦啦。”阿笳乖巧地看着阿勖。
“不辛苦。”阿勖笑了,“只要阿笳和阿笙开心,阿爹就不觉得辛苦。”
早上一个人忙生意,虽然辛苦,但是回到家看着妻子儿女安逸的面容,这辛苦也变得甘之如饴起来。
忙完了晚上的生意,阿勖和媳妇收拾了小店,关了店门,才回到自家的大院里,从好心帮他们看孩子的邻居大娘家里接了一双儿女,又热水准备给孩子们洗脚。直到一双儿女都在里屋睡着了,夫妻两个才歇下来有时间说说话。
“最近的生意啊,真的是越来越好了。我今天听着来吃饭的客人里,竟然多了好多外地口音的。”阿勖媳妇泼了一双儿女洗漱过的殘水,又重新倒了两盆水,夫妻两个坐在床上,一边洗脚一边聊天。
“今天早上听客人说,现在时局可是好了很多了。说是日本人投降了,现在内陆也都不怎么打仗了。这天下,终于是太平了些。”
“阿勖哥。”妇人偏过头观察着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