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接机的莫殷去了就近的茶馆。
这几天民间正兴“养生风”,前几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多是咖啡馆, 这几年却多是茶馆。
装饰典雅古朴的茶馆布满了街道。这些茶馆多地处清静, 环境清雅, 包厢也多是单间,相互隔开。
是个聊事情的好去处。
莫殷和温婉各点了一杯茶,等点单的服务员弓着身退下后, 一直端着茶杯轻抿不语的温婉才放下茶杯。
温婉:“那我就索性直说了。想必你也知道, 能找你无非也就是那些娱乐圈的事。其实东西我就先不讲了, 我就直接问了,你有没有接外国戏的打算?”
正在倒茶的莫殷一愣,终于露出了些自从见到温婉以来第一次显露的讶异来:“外国戏?”
温婉说的“外国戏”, 就是民间对外国拍摄的那些电影、电视剧的俗称。
既然是“外国戏”, 顾名思义, 便是由除中国国内演绎公司和导演指导拍摄的戏, 其剧本故事发生的场地、乃至人物, 也多是外国元素。
莫殷这两年来演绎事业确实发展得不错,各种类型、各种戏路的剧本他都演过,但就是还没有演过所谓“外国戏”。
国内这几年的娱乐圈正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各项技术、思想都与过去有很大不同。
但国内的演艺圈毕竟比国外的要晚起步好些个年数。
就目前来说,起码在大多数情况下,国内的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拍摄水平是比不得外国的拍摄水平的。
至少在如今的大多数人眼里,外国的那些导演、演员就是比国内哪怕最顶尖的导演、演员仍好上一个台阶的。
在现在的大众认知里,一个国内的演员如果能参与国外的电影、电视剧的拍摄,就是件相当了不起的事。
当然,这里的“外国”特指的那几个在电影、电视剧行业里有独特建树的国家。
国内这几年娱乐圈日益“国际化”,但不是没有国内的演员在国外剧组中参演的情况出现。
事实上,这种情况还不少。
这几年国外的大屏幕都多了不少中国演员的身影。
启用中国演员,能大幅度地提升中国的观众对这部国外电影的接受度。
而中国观众的购买力,是国际上都深知的。
当然,这些国内演员的所谓“参演”,其实多数也不过是在那些国外电影、电视剧里饰演一个戏份极少的、身份也是可有可无的角色,多数甚至都只有一两个镜头。
可哪怕就是只有这样一两个镜头,那些演员只要在国外电影中露面了,那在国内演艺圈的地位和身价那就是嗖嗖嗖地往上升。
现在国内那些稳居“超一线”的几个演员,就基本都是曾经跟国外剧组有过合作的。他们的身价,那可不是“不菲”二字所能形容的。
莫殷本人对参演外国电影、电视剧这种事倒没有特别的热衷。
莫殷接戏重视的从来都只是剧本。
只要剧本好了,随便国内一个小得无人听过的剧组莫殷都能参与;反之,如果剧本不能入他的眼,哪怕找他的国外如今最知名的剧组导演,他都是不会接的。
所以“外国戏”这个词,并不能成为莫殷不管不顾接戏的理由。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对于国内的演员来说,演外国的戏比演国内的戏那可难多了。
不说语言障碍的问题,因不同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底蕴所造成的认知感受的不同,就是一个再难跨越不过的鸿沟。
这也是许多国内优秀的演员一到国外剧组就发挥不好的原因。不是他们不够优秀,实在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一个演员如果自身都领会不了剧本里所描述的场景所应营造的氛围,那要他们怎么完美地将其展现给观众看?
观众又怎么能被吸引进入戏里?
是以莫殷并没有马上回答温婉的问题,只是问道:“你怎么会有国外剧组的资源?”
温婉这样问莫殷,自然不会仅仅只是好奇“随便问一句”。温婉既然这么问了,就一定是有要给莫殷介绍的意思。
可温婉不过是一个小县城里的一个初中教室,即使景湖第一中学确实是个底蕴充足、历史悠久的学校,但很显然,它并不能帮助温婉获得那样的资源。
从见到莫殷到现在一直表现地很落落大方的温婉这时却显得有些羞涩。
她不好意思地轻咳了一声:“是这样的……我之前出版了一本书,本来也没什么,但最近有个公司突然找上门,说想买书的影视版权,把它拍摄成电影。我看了那公司的情况,觉得还挺靠谱的就答应了。因为我是这部书的原作者,所以导演允许我如果有合适的演员可以直接像剧组推荐。当然,剧组还是会进行面试的。”
简而言之,就是温婉作为书的原作者,有向剧组举荐候选人的资格。
莫殷这下是真惊了。
他有些目瞪口呆地看着温婉:“你……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