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讲课,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而且,很快,在场的学生就发现,不一样!太不一样了!
——宁老师讲的和他们之前书本前言章上讲的完全不一样。
有人忍不住在小群里偷偷讨论:
【牛逼啊!】
【这么一对比,以前咱们自个儿看“前言”的时候,简直就是在网上听音乐,还是没有买会员的那种,现在这是在听演唱会。】
【哈哈哈,有道理,以前看的是抢板的电影,现在这是在电影院看现场3D啊。】
【不对,要这么说,应该是,以前看‘前言’只能算是看了个电影简介。】
【值,太值了,不枉我前天从5点半开始就在电脑前面守着,连晚饭都没吃。】
【7点才开始选课,你那么早守着干嘛?】
【你懂嘛,无数前辈的经验,有时候教务处那边开选课系统会提早。】
【就算提早也只是提早几分钟吧,你这提早一个半小时了都。】
【哈哈,问题是我选上了,你丫的没选上,还得来蹭课。】
此时,作为选上了的“正规军”相当自豪。
……
【开始答疑了,不聊了不聊了。】
——
后半节课,宁夏安排成了答疑——这是从之前代课时就有的习惯。
答疑环节,学生可以向宁夏提问,课程内容相关的,或是专业相关的其他问题。
“老师,我有个问题,是我最近跟着学姐做实验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举手的人说道,说着,拿了自己的实验数据上来递给宁夏,回到了座位上。
“我做的是E型厌氧菌类的活性测试,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我测出来的有两条曲线值。”
宁夏将实验报告快速扫过,看向对方:“用的是Eicbwr厌氧菌?营养物用的是R3类蛋白?”
“对。”那名学生点头,透着惊讶:因为是类型实验,所以他的报告上没有写具体用的是那一种菌,宁老师是怎么一下子猜到的?
宁夏将那份报告放到了投影上,又在黑板上写下了菌种和培养基名称,看向众人:“关于这个测试结果,有哪位同学能解释原因吗?”
为什么?
是啊,为什么?
底下的学生小声讨论起来。
宁夏:“我补充一点,首先,这并不是数据错误。”两条曲线还是非常漂亮的。
“没测错吗?那是为什么?”
“我刚想说是不是机器有毛病了呢……”
“对啊,我也想问是不是检测或者培养方法用错了。”
“那是不是其中有一条数据曲线是其他物质的检测数据?”有人问道。
宁夏看向那人:“很接近了,可以具体说明一下吗?”
“我、我就不知道了。”那名学生不好意思地笑笑,说道:她就是大概猜的。
宁夏笑笑,没为难对方,继续道:“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没错,之所以会出现两条曲线,是因为实验样本中本身就有两类菌种。”
“我很小心了,难道还是混入了杂菌?也不对啊,我做质谱的时候明明设定了对象参数,如果是杂菌应该不会被检测到才对啊。”那名做实验的学生不解。
“大家注意看这个”,宁夏指了指黑板上自己刚才写下的两个名称:“Eicbwr厌氧菌。”
“Eicbwr厌氧菌的最佳培养基是R3类蛋白,这一点没错,你们之前的课程中应该也学到过,但有一点,大家没有在实验中遇到过,可能没有想到”,顿了顿,宁夏又道:“Eicbwr厌氧菌是一类活性很强的菌种、不仅是存活率,也包括它的繁衍率和进化率,用R3类蛋白作为培养基,在营养物质过饱和的情况下,Eicbwr厌氧菌会产生不完全代谢产物,这类代谢产物与R3类蛋白结合,会进一步产生新的营养物质,这时Eicbwr厌氧菌会开始进化,最常见的进化菌种是Eicbwr-2型菌种。”
“正是因为两种菌种同属一源,参数类似,所以在做检测的时候才无法将另外一种排除。”
宁夏说完,底下的人全是一脸“原来如此”、“涨知识了”的表情。
“那老师,怎么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啊?”有人举手问道。
“将培养基换成双凝胨或者a类蛋白,或者在实验过程中严格控制培养基的量、及时去除不完全代谢产物。”
“以上两种方法,要么会增加培养时间,要么就是过程过于麻烦,所以,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
“什么?”底下的学生追问。
宁夏:“这是一个结果定性实验,而非结果定量实验,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从这两条结果曲线中去除不需要的,仅保留需要的Eicbwr厌氧菌活性曲线。”
“不可能吧?”、“这要怎么知道哪条是哪个的?”“是啊,分离出来再测也不对啊,那不是更麻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