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撂倒。”大郎道,“可惜李广出关就迷路。”
刘彻没好气道“说得好像你不会迷路似的。”
“大兄不会迷路。”一直没开口的二郎突然说。
刘彻猛然看向二郎,“为何?”
二郎瞬间意识到说漏嘴,看向三郎。三郎“舅公说大兄天赋极高。”没容刘彻开口,又说,“孙儿比大兄还要高。”
刘彻长叹一口气,“大郎,三郎,领兵打仗不是过家家。”
“不是过家家?”三郎问。
四郎好奇“什么是过家家啊?祖父。”
刘彻头疼,冲四郎招招手,“来祖父这里。别看你阿兄,你阿兄不敢拦着你。”
四郎继续看三郎。三郎微微颔首,四郎扑到刘彻怀里,“祖父!”
“吾真是白疼你了。”刘彻捏捏他的小脸,就抬头直视三郎,“不是过家家。”
三郎没说话,大郎笑了,“孙儿还以为在祖父打算命李广利领兵出征大宛时,就把打仗当成过家家了。合着一直不是,孙儿误会祖父了啊。”
第116章 立字为证
刘彻心梗, 想吐血。太子无奈地说“大郎, 你给我适可而止!”
“父亲,祖父没让父亲说话。”三郎本以为他们都改变那么多事,赵破奴大败这件事也会改变, 万万没想到是他们想多了。来未央宫的路上大郎和三郎商议好,刘彻不同意启用卫青,他们就缠的刘彻吃不好饭睡不好觉,不得不同意。
太子指着三郎, “你——”
“别你了, 还不都是你惯得。”刘彻瞪一眼太子, 深呼吸,“三郎,朝廷还没到无人可用,必须启用老将的地步。”
大郎接道“李广利吗?”
刘彻噎住了,“能不能不提李广利?再提朕揍你!”
“没法绕过李广利啊。”大郎道,“李广利现在还是将军,俸禄真二千石,比他少一个字的李广盼了一辈子封侯, 俸禄最高时也不过真二千石。
“提到李广孙儿就不由想到李广利,提到李广利也就想到李广。除非不提李广也不提李广利。可是也不行, 李广快六十了,祖父还派他出征,舅公如今四十八岁,如何不能用?又不用舅公亲自上阵杀敌。”
刘彻的头更痛了, “怎么又绕回来了啊。卫青这几年多病——”
“尚可吃饭。”大郎打断刘彻的话。
二郎不解,见刘彻变脸,太子一脸不知道该说什么好的模样,小声问三郎,“什么意思啊?”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三郎问,“听过这句话吗?”
二郎“听过。老师讲过,大兄是说祖父要当赵王,宁愿吃败仗也不用舅公?”
“这个么,你得问祖父。”三郎笑看着刘彻。
二郎扭头望着刘彻,“是吗?祖父。”
“当然不是!”刘彻道,“除了李广利,还有公孙敖,韩说,路博德可为将。”话音一落,大郎笑了,刘彻顿时感觉不好。
大郎“据孙儿所知,这三人都比舅公年龄大,论才能却远不如舅公,祖父还说不是无人可用?朝中有人还派他们?”
刘彻心疼说话不过脑子的自己,“太子就没什么可说的?”
太子能说的早说了,大郎和三郎不听,也不能打骂他们。毕竟俩孩子是想领兵出征,又不是祸害百姓,“朝中武将青黄不接,儿臣也在犯愁。”
“谁让你说这些了?”刘彻气个仰倒。
大郎“祖父,还有人选吗?”
人选还是有的,比如卫青的三个儿子,比如李广的孙子李陵,然而这些年轻人都不可为主帅。刘彻很清楚这点,“无人可用,吾也不用你们。”
“我们只是想当监军。”没容刘彻开口,三郎又说,“祖父既然无人可用,孙儿现在就去找舅公。”
刘彻陡然拔高声音“你敢!?”
“不敢。”三郎不过随口一说,“匈奴为了准备过冬用的东西,时常深秋入寇边塞,今年缴获大汉许多粮草,孙儿认为今年匈奴不会再侵扰边关百姓,明年秋就说不准了。不如这样吧,祖父,明年秋天匈奴再来,祖父就启用舅公,令孙儿和大兄为监军。”
刘彻“大汉西北方有许多匈奴,他们时常侵扰大汉百姓,这种赌约朕答应下来必输无疑。”
“孙儿就再加一点。”三郎道,“早几年不是有匈奴杀了边关太守么,如果有都尉被匈奴杀死,就依孙儿如何?太守多是文臣,都尉乃武将,武将都被匈奴杀死了,想必祖父也不会再忍。”
刘彻仔细想想“朕可以答应你。”
“父亲给孩儿和祖父做个见证?”三郎问道。
太子叹气“明年你才十二岁。”
“明年秋天匈奴来犯,准备粮草和兵马,至少得后年才能出去。”三郎道,“到那时孩儿就十三岁了。百姓家的孩子十三岁已经能下地种田。”
太子“好,我给你们做个见证。父皇?”询问刘彻可以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