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想着可以推给二皇子办,但现在又觉得不太合适。若透露给他这事可能与三皇子有关,他肯定会咬死三皇子,没事也要扒下一层皮,但那样,四皇子就完全置身事外了。舞弊可不是小事,若二皇子和三皇子都下水了,四皇子却冷眼旁观,皇上会怎么想?而且这事开始就是无凭无据的,他找上你,你推出去也是推给周围的人,还是不免让人觉得此事是四皇子挑的线。既然不想让四皇子掺合进去,又不能让他被怀疑,那就得有个人跟他一起置身事外。”
如果祁襄不明说这些,白君瑜可能并不容易猜到祁襄在想什么。但祁襄把想法说了,他就很容易跟上祁襄的思路,“的确。可若二皇子也不能掺合,这事你觉得还有谁能一查到底?”
现在朝中虽不能说是三子鼎立,但也可以看出三方势力分支。就算是之前最没有存在感的二皇子,也开始有自己的人脉了。如果二皇子和四皇子都不动,那就算三皇子真有参与
其中,也未必会查到他那里,很可能半途就结案了,还是那句话——他们没有证据。
祁襄抿了抿嘴唇,“我再想想……”
随即又道:“这事你得和四皇子及太傅通个气,事情表面看着不利,可若是真的,真能查出东西,这朝中必会翻一次天。四皇子若能借机起势,以后地位会更稳些。”
“好,一会儿我亲自去四皇子和太傅府上。”这事交给别人,他也不放心。
祁襄问:“那个书生呢?”
“我已经命人将他安置在城郊别院了。”
祁襄点头,这个安排再恰当不过了,若这人带来的哗然是真的,那现实的确不宜露面,“你再让人去问问他,是否还有其他人证或者能做为证据引人怀疑的地方。单凭他一面之词,就算告到你这里,也没有用。另外,他的身份也要核实一下。”
“我这就让人去办。”
白君瑜的腿刚大有起色,按理来说不应该让他这样劳累,但事关重大,又不能拖延,身在这权利与势力的漩涡中,有时再累也得往前冲。
之后的五天,四皇子、太傅、奉北将军及白君瑜几乎每天都要碰头,就舞弊之事进行商议。淮丰离京不远,书生的身份很快核实清楚了,并未说谎。
像这样证据不足的事,太傅本该更谨慎,但这回太傅比他们都积极,细问之下,才知道两年前的科举,殿试时不少中选考生都表现得平平无奇,且那时他听过一些传闻,说中间不乏学业不佳之辈,不知怎么就中举了。那一批的考生封官外放后,也出了不少纰漏,现在想来总觉得蹊跷。
祁襄的伤口已经开始结痂,如今也能侧躺着睡了,但郤十舟仍不许他出门,非得让他在床上休息,所以这几天他们谈的内容都是白君瑜回来告诉他的。
而二皇子那边尚在禁足,近来老实得很。可能是已经过最开始生气的劲儿了,皇上倒也重新宠幸起娇昭仪,对二皇子来说是个好现象。
三日后,下了早朝,太傅私下面圣,以自己失职为由,请陛下查前礼部左侍郎是否存在科举受贿一事。他没直接说前礼部左侍郎参与舞弊,而是先说自己被书生拦轿,指责他与前礼部左侍郎一党,扰乱科举。此事事关重大,他不敢贸然行事,既然那书生直指他和前礼部左侍郎,他又自认身正不怕影子斜,所以肯请皇上彻查,还他清白,也请彻查两年前的科举是否公平。
两年前的科举是他与左丞相一同负责,太傅背上这个责任,要彻查当时之事,也是有理有据。
兹事体大,皇上也不敢怠慢。他是信得过太傅的,否则太傅知情不报,这事也就被掩盖过去了。既然太傅喊冤,又没有要揭过的意思,这事倒真的可以查一查。而且一个被罢官的礼部左侍郎,查起来也无人敢多言。
于是当天下午,李公公带着大批禁军闯入柴府,前礼部左侍郎柴户长大惊失色,他被罢官后,并没有被赶出京城,他家虽与皇室无缘了,但仗着左丞相的人脉,还是留在了京中,等待翻身之日。但没想到突然被闯府,且不知是为的什么事,就这阵仗看也不是小事,这才更慌。而今天更不巧的是府中正在对账,真假账本都在,柴户长脸白如纸,抖如筛糠,生怕是银钱上的事。
今天这个日子还真是祁襄千挑万选的。大户人家不比小门小户,每月都要对账,尤其是私下贪污的官员,账更是要做得滴水不漏,只有这种日子,真假账才可能一同出现,逮个正着。柴府人多口杂,下人们别的不知道,府上哪日对账心里还是有数的,尤其是管采买的。只要稍微给点银两打听一下就行,在那些人看来这也不是什么大事,看到银子自然乐意说。
银子从柴府一箱箱被抬出来,围观的百姓
也议论纷纷。
“这柴府这么有钱吗?这得是多少银子啊?”
“我看未必,没听说柴府有别的生意,一个左侍郎一月能有多少银子?”
“肯定是贪来的。”
“嘘,出来了出来了。”
……
禁军绑了柴户长出来,此时的柴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