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和田横就在梁地驻扎下来,平时隐匿在山林中,瞅准机会就跑出来sao扰楚兵。
换句话说,彭越和田横打得是游击战。
搞得项羽不胜其烦。
现在的项羽,已经不是最开始说攻打齐地就攻打齐地,说回来杀刘邦就回来杀刘邦的项羽了。
这场混战,已经绵延了四年。
众诸侯车轮战项羽一个。
就算项羽天生神力,不知疲倦,可是他手下的士卒却都已经疲敝不堪。
最早从江东跟着项氏起事的八千子弟们,已经十不存一,而着仅剩的一成,至今已经多年没有回过家乡,更不知还要多久才能回到家乡。
战争中,即使能活下来,却也已经太累太累了。
项羽如此,刘邦的情形也好不到哪里去。
而项羽和刘邦,不约而同地都看中了一个人——韩信!
如今天下彻底三分,秦王,项王与汉王。
其中项王势力最大,而汉王势力最小却与众诸侯关系最好,最后秦王远居咸阳、远离战局、全靠韩信在东面作战。
而韩信平定了燕赵大地,收拢了Jing兵,又平定了齐地,用兵Jing准。
可以说除了粮草是咸阳方面支援的,秦国的战力主要都在韩信手中。
项羽和刘邦看准了韩信——如果能让韩信反叛秦王,跟着自己那该有多好!
这当然是最好的效果。
可是项羽和刘邦也不是相信天上会掉馅饼的傻子。
韩信凭什么跟着他俩呢?
既然如此,把水搅得更浑一点如何?
诱惑韩信自立为王——难道不也是对他们很有利的一件事情吗?
于是不约而同的,项羽派出了武涉,刘邦派出了蒯彻,都去齐地劝说韩信自立为王。
蒯彻原是辩士,曾与张耳有旧。
当初胡亥招降天下叛军,蒯彻曾在咸阳见过胡亥,只是后来跟着张耳又跑了,最后兜兜转转到了刘邦旗下。
蒯彻虽然是为刘邦出来说服韩信,可是心里打得主意,却是要劝韩信自立为齐王之后——他蒯彻就不回去了,留下来安心辅佐韩信。
毕竟刘邦身边已经有张良等人,还有樊哙卢绾等多年旧臣,显不出他蒯彻来。
可是韩信身边,却不同。
这就好比一个已经成型的大企业和刚创业的公司之间的区别。
蒯彻也是有野心的,所以他更愿意去韩信这样刚起步却又前程远大的集团。
蒯彻和武涉才来到韩信帐中,劝韩信自立的话还没开口,胡亥的诏书“咣当”就来了!
“韩信乃朕肱股之臣,今有大功,封齐王。”
第147章
胡亥这一招出人意料, 把刘邦和项羽的人都打懵了。
项羽的人,也就是武涉, 懵过之后就离开了。
毕竟项羽的意思,就是要他来劝韩信自立为王。
现在人家不用自立就是王了,还有他的什么用武之地呢?
武涉就在韩信营中吃了顿使者套餐,啥话也没说就回去了。回去把韩信被封为齐王的消息报告给项羽,气得项羽砸了案几。
项羽旗下无人敢劝。
自从荥阳之战,项羽中了离间计, 夺了亚父范增权柄之后, 范增便彻底对项羽失望了——这等你死我活的乱世,范增的失望, 也就是说, 在他看来, 项羽最后是要丢了性命的。
至于跟着项羽的人,那自然更没有好下场了。
所以范增便告老还乡,要求回彭城做个黔首。
其实一般人怎么都要给个面子,不能真叫人家回去做黔首了, 起码也得给个名誉小官。
可是项羽看范增也是不顺眼很久了, 连作势挽留都没有,更不用提什么名誉小官了, 直接就让他爱去哪就去哪儿。
范增为了免除后患,在前往彭城的路上,装作背疮发作,诈死隐去姓名, 自此不见于朝野。
同样是来劝说韩信的,刘邦派出的蒯彻就显得执着多了。
蒯彻与武涉不同。
武涉来劝韩信,只是执行项羽的命令。
而蒯彻前文提过,他来虽然是奉了刘邦之命,却打的是给自己找个新平台的主意。
所以哪怕有胡亥封韩信做齐王在前,蒯彻仍是要劝韩信自立的。
封了齐王又怎么样?
做了齐王,难道就不能反出秦朝了吗?
蒯彻跟武涉一同吃过了使者套餐,送走武涉,却是整了整衣冠,对韩信的士卒道:“请为我通传。”
他仍是要向韩信陈说利害。
韩信接了封王的旨意,正在激动,想他昔日淮Yin无名小子,如今却得封为一地之王,若不是陛下赏识他、信任他,他只能在项羽、刘邦手下做些不起眼的小兵,哪里会有今日的成就?
来传信的不是别人,正是夏临渊与李甲。
韩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