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方,第一期工程,雪雁就规划了三分之一,也有一百来亩。靠路边建了大门,紧挨着就是生产车间,左右各五十米的框架厂房。三米五举架,二十米宽。总共两千平米的空间。
然后紧挨着两个生产车间,就是仓库。仓库比车间的要求更底,房顶都不用按住房的标准,就厚铁皮一盖就成,深冬的时候,在储的菜最上层铺上两次草片子,就冻不了。这种仓库就是储菜,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地下还要挖两米深,省料还保温。算是因地制宜。
按现在的销量,每天要两吨的咸菜,C市的冬天从十月末要一直持续到来年的三月初,供暖就是这四个月。但是自家的咸菜,要一直储够到五月初第一批大棚菜下来的时候。得准备六个月的菜,算下来主是四百吨菜。八十万斤,库仓小了放不了。再加上未来业务肯定越来越多,总不能年年扩建。那么些贷款可以用呢。雪雁就直接大手笔的,两边的库仓都建得三千平米的。仓库再往里,又建了三间办公室,五间食堂。中间是上万平米的大空场,装货卸货,怎么都能施展开了。办公室再往深处去,建了十间工人宿舍,留着给之后的工人住的。
不是所有人都像罗成那么能干的。只按一天两吨菜的量,再加上看库房,看更的,怎么也得雇上十个人,看更的两班倒得四个人,六个人做咸菜,厂房大,运货就是个不小的工作量,六个人应该能忙得过来了。这是日常运行的常备人员。十月末最后一批秋菜收上来的时候,还得在最长半个月的时间内储上最少二百吨,接近两千缸的咸菜备用。北方的冬天青菜很少,咸菜需求量更大。只卖萝卜白菜太单一了,必须得提前多储上些青菜的。这半个月至少得雇二十个人干活的。
这些人都得提前雇好,厂房建好就要开工了。
具体用多少料雪雁不知道,但是砖、水泥,房梁柱子那些必须的,还是先送了一些过来,人到了直接就能开工,还差多少接着补就好。
许海涛听完雪雁的计划,马上就说了要用多少料。常年盖房子,多大的面积,用多少东西,都在他脑子里呢,大差不差,最后再有一点出入,差多少现买都来得及的。有了数儿就好,雪雁回到市场,就找那两家送货。
那么多厂房再加上围墙,要用几十万的砖,按说从兴隆镇到C市,满打满算没到一百五十里,从兴隆镇拉砖也不是不行。这么大的的销量呢。但是罗刚提都没有提。只专注工程本身,不相干的一律跟他没关系。
行吧,他不提,雪雁也不主动问,反而让他帮忙,看了近郊几家砖厂的砖,他是大行家,谁家的质量好,一看就知道了。讲价也是讲到骨头里了,卡在厂家能接受的底线上。
罗成知道他哥来城里了,不可能让他跟着工人一起住简易的木棚子的,死拉活拽的给拉回家住,正好,给晓丽准备那房间,孩子小,还没住,就让罗刚先住在那一间了。
许海涛也让文强叫回家里住。他跟孙兰英一直住着雪雁的前门房,再收拾一间出来,就能待客了。都是铁哥们儿,也不挑。还给俩人一人准备了一辆自行车,方便通行。就这,两人也不是天天都回来住,隔三差五的也在工地住。
工地有文强看着,雪雁只管定料,付钱就好。其他没多少需要她管的事情。文强到是很忙,一半的时间在工地看着工程进度,一半的时间还得跑县城,运菜。秋菜马上就下来了,他还得安排人,安排车,准备进货。试点屯的那一批白菜萝卜,忙不过来可以让那边儿晚收几天也行。散户的可没人等。
丁大嫂办事儿很靠谱,当老师人头熟,一周的时间,就给找到了两对夫妻。一对三十刚出头的,男人叫吴东,就是兴隆镇上的人,雪雁也熟,叫东哥东嫂。家里一女一儿,大的八岁,小的六岁,留在家里公婆帮着照看。另一对是刚结婚的小两口,只办了婚礼,还没到登记年齿,男的二十一,叫大勇,女的二十叫燕子。女孩娘家是兴隆镇上的,男孩家住在离镇上十几里的屯子。大勇家三个儿子,家里日子过得紧,小两口结婚了也没个房子,给老人一起过。地还少。有这个机会出来,家里负担轻了,他们也能挣下点儿私房钱。年纪还小,了不急着要孩子,正经能干几年。到时候能挣下个房子,再回去分空自己过,不比什么都强。
四个人文强都熟,都是出了名儿的能干的。特别是东嫂,膀大腰圆,一身的力气,干活儿比一般的爷们儿都强。最重要的,手艺好,人干净,做饭好吃。在后厨帮忙,最是合适。
人到了,一说待遇,一个月六十块钱工资,包吃包住,四个人都乐意得不行。雪雁说先干两天试试的时候,就都下了死力气干活儿,就怕被退回去。
住的地方也不是别的地儿,就是自家的前门房,该修的修,该改的改,彻上火炕,连着炕加上地炉子,就能住。文强两口子占了三间,还剩下三间呢,两家一家一间,单开门,各住各的,就挺好。
这四个人一天,东哥和大勇在咸菜铺子帮罗成,东嫂和燕子在饺子馆儿。加上金素英和高叔高婶,五个人,足够用了。高叔看了好多年的摊子,卖货的老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