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这是大唐开国以来,军事外交上最大的耻辱。
“和亲”两个字如惊雷一般震掣皇帝李显昏昏的头脑,第一次让他感受到了作为一个皇帝的责任与危机。
李显还记得,太宗文皇帝行止是当年在内文学馆里,皇子们必学的内容,这位被描绘成圣贤的祖父,从很早的时候就在他们幼小的脑子里站成一尊高大的塑像。他像一个不真实的神,透过书卷也能听见四夷宾服时那响彻天际的“天可汗”的呼声,作为他的子孙,那是流淌在血脉中的骄傲与尊严。
而这从小被培养起来的尊严,在李显登基的第二年,就被轻易地撕破了。他可以让父亲失望,可以被母亲嫌恶,甚至在房州惶惶不可终日,完全失去一个皇子的尊严,但他难以下定决心让流着李氏鲜血的女孩子去和亲,难以接受脚下如此繁盛的帝国需要一个小女孩的庇护,这是自关中陇山而来,李家人刻在骨子里的尊严。
和亲者,在国书里称公主,实际上皇帝不可能舍得自己的亲生女儿,于是下诏在宗室女中挑选适龄女孩,朝堂上的震动传到了皇族之中,谁也不愿意把自己的女儿献出来去雪山苦寒之地,有名望或是有财力的皇族人在惶恐的驱使下,开始了新一轮的贿赂。
在战争Yin云下,挑选工作变得仓促,于是雍王李守礼的女儿李奴奴,在重金保女的角逐中“脱颖而出”。
李守礼,原名李光仁,故雍王李贤的儿子,在恢复李贤名誉后,继嗣雍王之爵。
看着被千挑万选送到自己面前的女孩子,婉儿心里五味杂陈。她是贤的孙女,年龄不过十一岁,就要肩负起一个国家的安危,翻山越岭,踏上再也不能回头的漫漫长路。
婉儿忽然想起那个冷漠而骄傲的雍王贤,他为了皇太子的骄傲总是与母亲翻脸,割裂的亲情之外,是对权力的热切渴望。越是怀疑他不是亲生的,贤就越是悖逆他的母亲,天后就越是防着这个儿子,紧紧攥着原属于太子的权力不肯放给他,因此亲情再度受到挑战,使他更加怀疑自己不是亲生。互不交心的母子没有解开这个死循环的办法,在天后的威严下,贤注定要用最残酷的方式作出让步。
如果贤做了皇帝,奴奴绝不会被逼踏上和亲之路,她会和安乐一样有享不尽的荣华与尊荣。贤是那样傲于自己作为一个皇太子的尊严,可如今他的弟弟要送他的孙女去和亲,这身后的耻辱,无异于挖坟掘墓。
贤是这个时代的牺牲品,从他自己,到下一代和再下一代,全都烙上被牺牲的魔咒,每一次牺牲,都由他真心爱过的婉儿,亲自着墨。
婉儿觉得自己是不停地在用诏书记录着他的牺牲,用那些从自己的手里书写出来却与自己内心的期盼无关的文字,为贤的一家人,作着最深切的挽歌。
那个十一岁的女孩被盛装,端坐在太极殿内,稚嫩的脸与她成熟的气质并不匹配。婉儿走到这身着嫁衣的女孩身边,世人皆说安乐公主是大唐第一美人,可盯着镜子里的李奴奴,婉儿觉得任是什么人都要自惭形秽。
她纠结着开口,带着一个无法庇佑孩子的大人的自责问:“害怕吗?”
“不怕。”奴奴摇摇头,很认真地说,“阿爷说,此去是肩负唐蕃交好的重任,就像文成公主一样,大唐没有将军可以建树的功业,我可以做到。”
她的眼里丝毫没有惧意,她的骨子里刻着她祖父的倔强——不,甚至是她曾祖母的血脉在激荡。这个时代的女人和那些以身报国的士大夫其实没有什么两样,她们也想要建功立业,也想要开一片新天,这便是武皇的遗风。只是婉儿觉得讽刺,在长达数十年男人和女人的对立之后,在这个男人重新掌握最高权力的时代,遇上难以解开的困局,终究还是求助于女人了。
皇帝李显将这个只有一面之缘的侄孙女收作了养女,赐号金城公主,在沉寂近七十年后,重开和亲之路。
“短短一年时间,大唐竟然被逼和亲!”自薛绍被杀以来,太平很少这样情绪激动,手里的茶杯被重重地砸在案上,漾出温热的茶水,“当年突厥人递国书给爷娘,点名要我和亲,阿爷尚可让我藏身太平观里一口回绝,突厥不敢犯我大唐,只好自认吃亏。没想到阿娘下世短短一年,竟然把大唐逼到要送公主和亲的地步!”
一次和亲,碰触了所有李家人的底线,刺痛了一整个大唐皇室。他们不了解这一年都发生了什么,但婉儿全都看在眼里。这一年,苦惯了的韦后和安乐仗着皇帝的盛宠坐吃山空,又有武三思担心自己的位置动摇,不断向韦后献殷勤,上官婉儿是个被架空的首相,就算还在太极殿主持议政,却几乎不能使用封驳的权力,面对赫然可见的一团乱象,根本使不上力。
“和亲不过是这一年来朝纲迅速败坏下去的一个阶段性爆发而已。”比起太平的气愤,婉儿显得沉着了许多,“只要朝廷任的人不改,往后只怕还有更重的屈辱。”
太平瞑目叹息,满心无奈:“我原想着要等一个时机,让七哥长一长记性,届时不用陷入争权夺利的漩涡,只要君主能听劝告,所